地址: 上海市靜安區共和新路4718弄10號樓2樓
熱線:400-166-3538
電話:19301461038
郵箱:sales@shyuanzhen.cn
互聯網+的作用是資源整合嗎?互聯網+最難的是什么?還有哪些重要資源沒有被“互聯網+”“互聯網+”對老百姓最大的受益會是什么?以及金融、農村、園區、廣告、酒店管理、工業品等等行業應該如何進行“互聯網+”?……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/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、北京錫恩企業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姜汝祥、北大新媒體營銷傳播中心研究員馬旗戟、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就這些問題一一作了解答。
【“互聯網+”主要的作用是資源整合嗎?】
@馬旗戟:如何說是整合,那更多是生產要素和市場整合,其實從“外人”來看,恰恰是要素分散化、決策去中心化的。
【“互聯網+”最難+的是什么 ?】
@姜汝祥:最難的仍然是觀念,習慣了傳統經濟邏輯的老板與團隊,第一句話就是如何贏利?他們不懂贏利在互聯網時代只是一個指標,而不再是生死標準,互聯網時代標準是客戶或粉絲的體驗與價值,不會有贏利這個詞,只有共生與共贏。
【把"+"放到”互聯網“的上下左右,分別代表什么意思呢?】
@高紅冰:互聯網加在旁邊是工具,加在頭上是渠道,加在腳底下是基礎設施。價值鏈產生的每一個環節,創意設計、廣告營銷、零售流通、生產制造、包括物流、金融、IT資源都可以放在互聯網上來做。這是對互聯網比較到位的理解。
【到底是“互聯網+”還是“+互聯網”?有什么區別?戰略意義在哪?】
@馬旗戟:提請一點,這兩個是比喻說法,從文法上差別不大。互聯網+,更多指將互聯網作為能力、要素和基礎設施,來思考新的經濟下需要傳統經濟的那些價值轉移,而+互聯網,則是傳統經濟考慮如何用好互聯網這個工具和手段。互聯網+戰略意義是在規劃未來中國經濟和社會。
【“互聯網+”目前有哪些成熟的理論呢?如果沒有,該怎么誕生一些呢? 】
@姜汝祥:互聯網+最成熟的理論,是幾十年前德魯克寫的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,現在的理論仍在討論階段,德魯克講了知識經濟與創新是生產力的源泉,DT就是知識資本,創新就是人的資本,偉大的理論都很簡單,市場的原理并未被顛覆。
【現在還有哪些重要資源沒有被“互聯網+”呢?】
@姜汝祥:凡是高毛利的產業,你都可以用互聯網+發起攻擊,比如房地產,服裝,化妝品,凡是沒錢賺的行業,你都可以用互聯網+創造毛利,比如農業,教育,醫療,健康等,這“兩個凡是”,是我對互聯網+最簡單的理解。
【“互聯網+”和“電+”的核心區別是什么? 】
@馬旗戟:兩者的區別在于:1,電無法自我繁殖和進化,互聯網的重要特征是自我繁殖和演化;2,電本質由生產定價,互聯網核心是由應用定價。
【如何理解馬云說的”人類正從IT走向DT,只有讓別人成功的你才會成功”?讓別人成功是讓用戶成功?】
@馬旗戟:兩個含義:讓別人成功,你才會成功,老祖宗說了幾千年了,你們要記牢;2,社會生活與經濟活動的彼此連接已經成為唯一形態,特別是D的生產和價值構成。所以,馬云如是說。
【總理提出互聯網+的主要意義是什么?未來創業都要借助互聯網這個平臺了嗎?】
@高紅冰:在20世紀早期的時候,任何一家企業做生意也都要用到公用電力了。
【“互聯網+”在內涵上根本區隔于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化,而是重新定義了信息化。那么,互聯網+所重新定義的信息化應該是怎樣的一個實現路徑呢?有哪些關鍵節點呢? 】
@馬旗戟:信息化,顯然是社會與經濟過程與行為的信息標簽化,本質目前是“分類”,互聯網+核心是信息(通過有時稱數據)的資源要素化,換言之用將數據作為生產和產品的本身構成部分。重要節點,我認為包括:數據市場化、金融化和商業化,也包括數據生產本身的資源配置。
【剛提到互聯網+背景下最難改變的是觀念,如果從觀念上調整,該從哪幾個方面著手?】
@王利芬:互聯網思維說白了其實就是用戶思維,這句話看似每個人都理解,但是理解了不一定做得到,做到了,你在今天的環境下就活了,公司就有希望了。
@姜汝祥:社會學對觀念變革研究的結果是:1,觀念變革叫適應性變革,意思就是要有淘汰機制去淘汰傳統的不適應的東東,2,核心是中介價值觀,意思是要有對互聯網邏輯的共識,否則社會會被撕裂,3,有得失支持,比如要有資本市場來支持新東東,新東東容易成功,新觀念就有了例證,中國現在資本市場是突破口。
【“互聯網+”帶來了很多機遇,同時也帶來很多風險。請問你們認為法律還應如何對這個市場進行治理呢?】
@高紅冰:運用大數據開展社會治理更加有效。比如用微博、微信數據進行輿情監測;比用用商業大數據幫助政府更好地做宏觀決策。運用大數據打擊假貨、知識產權問題更高效精準。但是互聯網條件下的治理是社會協同治理,即政府、社會組織、互聯網平臺和民眾互相協同。
【“互聯網+”會對傳統行業帶來哪些變化?】
@馬旗戟:預計的變化有幾個:1,傳統企業轉型,以智能、C2B、供應鏈重新整合為標志;2,傳統行業中的新業態會出現;3,圍繞行業轉型過程中,服務于原有行業的相關服務業創新;4,應對傳統行業轉型,其對信息基礎設施的投資和關注會發生變化。
【馬云在德國漢諾威通信和信息技術博覽會上演講時說,互聯網必須找到那個缺失的部分,找到一個方法讓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能夠結合,并把這種結合稱為數據經濟。請問,你是如何看待互聯網經濟與實體經濟結合的呢?】
@王利芬:產品按照用戶的習慣和需求重新設計,流程再造。這個是互聯網+中最難的部分。
@姜汝祥:結合的核心在商業價值倍增:傳統不加互聯網,接觸客戶成本極高,互聯網不加傳統企業,沒法兌現價值,本質上,傳統與互聯網之間的結合是個利益結合,實現的戰場資本市場與互聯網金融。
【就目前來看,許多大的傳統企業都在開始做資源整合,擁抱大的互聯網企業,那對于中國這么多中小企業的發展之路會有沖擊嗎?】
@高紅冰:互聯網到現在為止還是一個以小微、草根為主的舞臺。平臺+小微,平臺+個人,是這個時代出現的組織雛形。反倒是大企業、壟斷企業不適應。
@王利芬:再小的公司方向對了,做法對了就有生命力,再大的公司方向不對做法不對也沒有生命力。有生命力的東西就是大,沒生命力的東西大也是小。多小的公司都有機會,問題是不是你的產品是從用戶的痛點需求來設計的,同時你用最高效的手段抵達了用戶。
【在“互聯網+”的浪潮下,是否會有大量的傳統企業倒下?】
@馬旗戟:冰雪聰明!答案:是的。但,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型、新興企業起來,或許是全新的,或許是脫胎于所謂老企業。
@高紅冰:沒有傳統的產業,只有傳統的腦袋。比如,業界預測到2020年,實體零售依然占社零總額的80%左右。但未來的實體零售業一定是用互聯網、云計算和大數據武裝起來的零售業,在這里面會有大量新的模式,新的從業者出現。
【互聯網+對傳統商貿業會帶來什么?眾所周知,近年來,傳統商貿業受電商沖擊很大。那么傳統商貿業(如百貨、超市、專賣店、專業店、商品交易市場)如何和互聯網融合呢?還是傳統商貿業已到了末路? 】
@馬旗戟:兩點變化:1,商業業態與服務重點變化;2,從銷售轉向服務(即商業和盈利模式)變化;融合問題:把顧客(及背后的數據)作為一種商業資源賈誼運營,而非把商品作為核心售賣。至于,是否末路,我的理解是傳統商貿不是到了末路,是前世與后世變化。
【互聯網+金融:看起來金融是互聯網最先結合的領域,互聯網加金融的意義之一就是可以使得普通大眾都接受到金融服務。但是可以發現,農村地區似乎還并沒有充分享受到互聯網金融的福利,會不會進一步造成資源分配不均勻呢?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?】
@高紅冰:雖然農村地區使用互聯網金融的絕對數量不大,但是占比很高,超過一線城市。比如,西藏的移動支付比例連續三年位于各省榜首。西部四省(區)西藏、陜西、寧夏和內蒙古的移動支付比例竟然遠遠高于北上廣。越是落后的地區,反而可能采用最新進的技術手段。
@王利芬:這叫彎道超車,但人才仍然是問題。
【互聯網+農村:農村市場與互聯網的出口在哪里?農村市場開發難度大,阿里會有哪些支持?農村基礎設施差,您預計需要多久互聯網市場可以普及?】
@高紅冰:農村市場首先是互聯網的普及、滲透和安裝,這方面基礎設施
因為想建網站,所以最近在網上搜羅資料,發現網站建設和網絡營銷這塊的學問太深了,而自己這方面的知識此時顯的那么的匱乏.提供服務的網絡公司跟你講的天花亂墜,自己卻一頭霧水,不知道哪是重點. 誠請高手幫我指點指點網站建設方面有哪些注意點?
做好網站其實掌握三點就可以了:
一個是網站的交互體驗,說白了就是讓瀏覽網站的客戶覺得好用,不會因為缺少了哪些功能或者哪些功能做得不夠好,而影響了客戶對你網站的印象,從而影響了對公司的印象。
第二個是網站的設計,也就是美工,要符合公司的形象,當然要美觀是肯定。
第三個就是網站的基礎優化,這個你可能不是很好理解,其實說白了,就是為網站做一些工作,好讓搜索引擎對你網站比較友好,你要主推的產品的關鍵字能在搜索引擎上有個好的排名。這點很多網絡公司做得不是很到位。
掌握了以上三點,一個網站應該就很不錯了,希望你能找到滿意的網絡公司。
順便一提,我就是做網站的技術人員,你不妨去我們公司看看,m.xczy11.com, 網站建設。
? ? ? ? | 公司名稱:上海緣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: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彭浦支行 銀行賬號:1001 2508 0930 0206 455 |
總部:上海市奉賢區金海公路6055號29號3樓 分部:上海市靜安區共和新路4718弄10號樓2樓 商務官網:m.xczy11.com 彥蓁科技:www.shyanzhen.cn | 緣震網絡成立于 2014 年,公司主要經營全案策劃,高端品質網站建設、多媒體視頻宣傳片制作、微信公眾號開發、微信小程序開發、商城定制、SEO優化、電商托管、空間托管、網站維護、應用軟件開發、手機端APP開發、等為客戶提供一條龍網絡運營解決方案的的技術型企業。我們在人力資源、業務范圍、設計、技術、服務、信譽度、規范管理及企業文化等諸多方面完善自己,公司目前已與千余家各類客戶進行長期戰略合作,提供專業的網站建設與運營服務。我們的口號:廣結良緣、震古爍今! |